降价不止是割肉,更是中国车厂的"技术炼金术"

分类:其他日期:2025-05-27浏览:39评论:0
摘要:

降价不止是割肉,更是中国车厂的"技术炼金术"

魏建军对新能源车"价格战导致质量缩水"的痛批掀起热议,但翻开车企的账本会发现另一种真相。比亚迪将单车成本压降28%的同时,研发强度却从5%提升至6.7%;理想L6降价3万上市,却搭载了宁德时代新一代麒麟电池——这背后是中国车企从电池自研到工厂智能化的一整套成本重构术。

价格战的真正价值,在于倒逼行业"技术透明化"。小鹏公布电池20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,零跑用自研电驱打破外企垄断,消费者开始用参数而非品牌投票。数据显示,主动参与价格战的车企平均研发强度达9.8%,是传统车企的两倍,正是这种"既卷价格又卷技术"的竞争生态,让中国新能源车在全球市占率突破35%

当然,空有资本输血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注定淘汰(去年15家新势力退场就是明证),但这恰恰证明市场正在高效筛选真正强者。当特斯拉被迫跟进中国车企定价时,这场"以战养技"的突围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。
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
本文为作者原创观点,并不代表星辰财经观点。若文章内容有涉及到投资交易,请浏览者审慎阅读,星辰财经提示您:交易有风险,请谨慎!
版权申明:我们欢迎专业人士发表专业的言论,我们尊重原作版权,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,若文章内容或图片有侵权行为,请与客服联系,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并对该账号进行封禁。
请先登录后,再发表评论~~
评论 (0)
客服微信
咨询电话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