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俄携手守护和平正义:从二战胜利到全球治理的"大国担当"
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、单边主义抬头的今天,习近平主席即将开启任内第11次俄罗斯之行,参加莫斯科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。这场跨越时空的"和平对话",揭开了中俄关系在新时代的特殊使命:两个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3500万军民牺牲的大国,正以"不结盟、不对抗"的新型相处之道,共同守护用鲜血换来的国际秩序。不同于传统军事同盟,中俄开创了"三个不"战略协作模式——既坚持各自发展道路,又在联合国改革、反对霸权主义等全球议题上默契配合。从共同维护二战真实历史记忆,到推动金砖国家扩容打破西方垄断;从联合140多个"全球南方"国家建立粮食能源安全网,到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共建技术标准,这对"特殊伙伴"正用行动证明:大国协作不必走向阵营对抗,完全可以在捍卫多边主义中实现共赢。站在二战胜利与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,中俄领导人将用"背靠背"战略互信破解"新冷战"疑云。当某些国家试图用"脱钩断链"割裂世界时,中俄却用每年2000亿美元贸易额编织合作网络;当个别势力篡改纽伦堡审判史实时,中俄博物馆联合策展还原斯大林格勒与台儿庄血战的共同记忆。这种超越意识形态的务实协作,正如普京所说:"不是权宜之计,而是文明对话的必然选择。"